产品banner

奔流不息丨“第十届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以独特视角记录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光弧

时间: 2024-06-20 18:38:04 |   作者: BOB手机综合app

  • 产品概述

  引言:海报是一种超越语言的媒介,过去我们把海报习惯的称之为宣传画和招贴画,无论在革命斗争岁月,还是在国家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都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审美的缩影,也是设计师对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方方面面的思考,海报用视觉艺术记录下每一个时代。

  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记录着艺术与技术、社会与人文演进的脉络发展,也见证着一代代设计师的成长,是全球化视域下视觉叙事结构从技术表现层面到深层结构的审美与观念转变的重要缩影。

  11月21日下午四点,“2021第十届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CIPB)在天目里游牧画廊(杭州)开幕。本届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由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联合承办。旨在呈现全球海报设计的多元发展与创新探索,以此推动国际平面设计领域间的文化交流与互鉴。

  出席开幕式的有中国美术学院副校长韩绪、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毕学锋、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江河、教务处副处长(主持工作)陈正达、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成朝晖、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陶音、创新设计学院副院长俞佳迪;浙江树人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赵燕、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吕曦、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院长潘沁、深圳平面设计师协会创始人之一王粤飞、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吴勇、南京平面设计师联盟主席时澄、深圳平面设计协会副主席刘钊及知名设计师和专家吴炜晨、方舒弘、周峰、郦亭亭、朱珺、王弋、虞琼洁、阮红杰、陈飞波、梅树植、陆俊毅、卢西、杨焕等。

  “尽管海报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时至今日,海报仍然是设计师最热衷的设计媒介,它是最自由、最赋探索性,最能施展设计师的才华,也最像艺术家一样释放个性的创造,所以在历史上把海报创作者称为海报艺术家。一张纸上集合了设计师孜孜不倦的自我探索,也体现着时代审美和设计师的观念、创意和主张,”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主席毕学锋在前言中表示:“今天,我们也意识到海报作为传统媒介存在的局限,尽管海报在过去的一百多年的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角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播媒介的多元迭代,给各国海报年展带来了反思,例如:动态媒介在不断侵蚀着传统纸媒,从油墨印刷的张贴传播方式迈向RGB屏显自媒体式传播,信息媒介的发展给海报增添了可能性还是逼上了绝路?屏的时代海报存在的意义何在?如何梳理海报背后不变的价值以及海报的作用?都是我们未来一同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正如本届本届双年展视觉形象主题“奔流不息(Keep Flowing)”,以多维视角和海报截面的观察方式,表现双年展的成果积累和汇聚的平台,犹如一条长河,是向前奔流的状态,是潮涌激荡的能量,是全新的时代风貌,寓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海报在此汇聚交流,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是不同的设计观念的汇集,是碰撞进而迸发的能量场。

  海报所呈现出来的累积叠加感,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感受上的冲击与震撼,也是跨越18年的历史发展进程,更是数万件作品背后的设计观念与思想表达。从参展作品看,欧洲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落地性,中国因为缺少海报张贴的环境,作品普遍是设计师具有自我探索性的创作,体现了中国海报设计师特有的创作生态,形成了学术价值高于社传播价值的特点。

  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CIPB)于2003年创办于中国杭州西子湖畔,是中国最高规格的海报设计竞赛,也是国际平面设计领域非常关注的海报类竞赛和展览之一。迄今为止,共收到来自全球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累积收到超过数万件海报作品。

  本届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共收到来自中国、美国、瑞士、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土耳其、墨西哥、加拿大、匈牙利等39个国家与地区的1636名设计师的5872件作品。本次展览共展出获奖作品百余件,涉及文化海报、公益海报、商业海报三大类别。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1月3日。

  当下,全人类处在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处在后疫情时代的层层迷雾中,也处在传播技术的快速迭代中。我们应该思考:在人人都是设计师的时代,海报艺术将以何种方式与未来的世界与世代产生新链接?海报设计能否在社会与公共领域迸发出更深刻的潜力?海报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将迎来怎样的新变化?海报设计师的培养与成长将面对哪些新挑战?

  11月21日上午,“D-Future国际设计双年展主席论坛”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民艺博物馆多功能厅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为D-Future,是Design the Future/Future of Design(设计未来),是Digital Future(数字未来),也是Dialogue for Future(对话未来)。为此,主办方邀请了海内外有代表性与影响力的设计年展主席们,就不一样的地区与文化背景下设计年展的举办状况做分享与交流。主办方还作为行业意见领袖进行线上与线下的对话,一同探讨海报设计在愈加数字化的未来世界将走向何方。

  泽维尔贝穆德斯(墨西哥国际海报双年展)、约翰格拉夫达尔(美国科罗拉多国际海报邀请展)、毕学锋(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邓民亮(中国香港国际海报三年展)、佩卡洛伊里(芬兰拉赫蒂国际海报三年展)、谢尔盖谢罗夫(莫斯科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扬拉伊里奇(捷克布鲁诺双年展)、让米歇尔盖里丹(法国肖蒙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等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分别作了主旨发言。

  海报,是视觉传播领域的重要媒介,也是一种艺术话语。它不仅凝聚了设计者基于自身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生活感悟的思考与表达,同时也是身份认同的重要传达渠道。随着中国面孔与中国风格在国际设计领域逐渐展露头脚,中国影响力在全球日益扩散,主办方希望以更主动的姿态与国际设计界开展更深广的交流互鉴。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走过第二个十年。

  海报,不单单是社会文化和商业信息的传播媒介,也体现着艺术审美、记录着时代风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海报出现于19世纪中叶。一百多年的光阴交叠,经典的海报艺术得以跨越领域、包容族群、穿梭时空,以一种独特的视角记录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光弧。

  同期,由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主办的“二十世纪海报图景——教学研究现场”在美院象山校区18、18.5号楼展出。本次研究以20世纪经典现代海报为研究主轴线,以人文艺术为切入点,梳理海报艺术在时间长河中的发展脉络,并派生出十条支线串联整个现场,完整呈现一个关于现代海报发展史的教学研究现场。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2月21日。

  创作媒介从石版印刷到平版胶印、丝网印刷、数字媒体等;无论是创作者、表现对象还是艺术风格、印刷工艺,这些海报为我们呈现出清晰的发展路径和风格衍变,使得今天的我们在回溯时不至于盲无所向。希望通过研究能为今天的海报创作者们指引来时之途、去时之路。

  正如英国著名设计师艾伦佛莱彻(Alan Fletcher)所说:“海报设计往往被一种永不满足感和最大可能驱使着,作为一名设计师你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这是海报的魅力所在。

...

分享到